精品教程:钢琴的基本功的训练docx
精品教程:钢琴的基本功的训练docx钢琴的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的练习,对任何一位钢琴演奏者都是至关重要的。 只有掌握了钢琴演奏的技巧,才可能成为一位好的演奏者或钢琴家。 世界各国著名钢琴家,对基本功的训练都十分重视。 基本功的练习包括五指、音阶、琶音等练习,这些内容每天都要练习。 在练习时, 音色既要有颗粒性又要有连贯性,每个音之间都要有一定的倾向性,指尖的感觉灵敏 度、力度、速度、颗粒性以及音色的各种变化,都可以通过基本练习加以训练。 通过基本功的练习,把手指,手腕,手臂的运动配合好,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方法,并科学 地运用到演奏当中。 所以出色的钢琴家,必须具备干净快速,清晰灵活的钢琴演奏 技术。 手指的训练 为了使十个手指在钢琴键盘上弹奏出结实、有力、清晰、均匀而流畅动听的声音, 学习者就需要加强手指的力量和独立性的训练,使之具备主动性、灵活性和独立的活 动能力。 按照结构及弹奏的需要,通常将主要用力关节和部位分成十一个部分。 即第一指关节(指尖关节)、第二指关节、第三指关节(指根关节也称掌关节)、手掌、手腕(腕关节)、小臂、肘关节、大臂、肩关节、背部、腰。 这十一个关节部位各有其特殊性,又有共同点。 为了增强它们的可控性、力度和弹性,使它们配合默契,应采用抬指练习与顿音两种练习方法,把单音训练作为基础 训练部分。 在此基础上加进音阶、琶音、双音、六度、八度、大等各种形式的训练, 这样则可以达到增强各关节部位的可控性、力度和弹性,使它们能够默契配合。 钢琴训练最初的主要问题,是固定手 型,打开掌关节。 对于儿童来讲 ,不存在打开掌关节的问题,因为儿童手指各关节 比较柔软 灵活,但缺乏 力量,控制能力较差。儿童进行抬指练习主要是为了增加手指的控 制力,手指的独立能力、支撑能力和力量。 而与 儿童 的最大 区别就是动作的长期性和习 惯性,如腰弯背曲,手指粗壮 ,手腕突起,关节粗硬等问题,就像浓浓乡 音一般难以改变。 由于没有受过专门训练,指根关节 不灵活,手指活动范围 也就不大半岛官网入口网页版,对手指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。因此,对于各年龄段 的 初学者,进行抬指练习的训练是必须的也是非常必要的。 抬指练习 抬指练习分为三个步骤进行:即抬指,下键,放松。 抬指。用掌关节的力量把手指慢慢抬起,抬起时保持一二指关节自然弯曲状 态(既不要将手指绷得太直,也不要用指尖向回勾),其余四个手指松而不垮地浮在琴键上,将手指抬至不能再抬时,掌关节需要继续用力,尽可能打开掌关节,然后在最高位置处把继续上抬的力量放掉,使手指处于松弛状态。 下键。一定要独立使用每根手指自己的力量 (而不是手腕和小臂的力量),将 手指迅速向下击去。 在下键的过程中,其余四根手指仍然是自然弯曲的状态,放松地放在琴键上。 下键的手指要有弹性,速度要快,下键要稳。 在开始练习时手指力度应弱一些,待掌握放松的感觉后逐步加大力量,切不可养成乱使劲的习惯。 放松。击键后,要立即放松整个手臂,但指尖应有一点紧张感,要有指尖与键面挂住的感觉,好像衣服挂钩。 除上述慢抬指快下键的方法外,还有快抬指、稍停 (在最高位置)快下键、放松,快 抬指(不停留)快下键、放松,以及手指一关节主动上抬(不停留)、快下键、放松。这些抬指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打开掌关节,增加手指的力度与弹性,加强手指的控制力和独 立性。 断奏练习 断奏练习也称非连音奏法。 其主要作用在于练习手型,让手指找到触键的感觉, 即能让手指触键又稳又准。 (1)单音断奏方法。 断奏的基本方法是将手臂慢慢抬起,略高于键盘,手自然下垂,手指自然弯曲,然后手臂自然落在琴键上,指端立好,掌关节不能塌陷,手腕略低于手或与手基本保持一个水平高度,切不可用力下压或翘起。 触键的手指只要能立住就可以了,不要用其他外力。 不弹的手指略高一些,但也不要过高翘起,手仍然保持基本手型。 声音发出后,手指只是放在琴键上不再用力,然后,由手腕带动大臂主动将整 个手臂抬起,这样便完成了一个断奏的全部过程。 虽然断奏的每个音是断开的,但弹奏时必须听到旋律线条的进行,感觉到音与 音之间的走向。 初学者常遇到臂、腕、手过于紧张,手指上翘,手掌塌陷,大指虎口凹陷,力度不均匀等等。只有经过由慢到快,由弱到强的长时间用心练习,才能做到轻松自如。 (2)双音断奏方法。 将要弹的两根手指准备好,手型保持自然弯曲,手指各关节保持稍外露,手腕放松。 弹奏时两个手指要同时、整齐地触键,力度要相等,两个声部音量均匀。 手指触键后手腕立即抬起,手腕是发力点,要积极主动,手臂保持平稳。 在练习双音时掌关节一定要放松地打开,不要紧张,也不要松垮,更不能紧贴在 一起。 手腕要松而不垮地起到将力量由肩臂传递到指尖的作用,还要注意大指虎口打开,小指掌关节不可塌陷。 双音练习最初切不可太过用力,应由弱到强加强力量,否则有可能由于紧张造成手腕僵硬、声音干涩,影响手型的正确性。 连奏 连奏即连贯地不间断地奏出旋律的每一个音符,它的特点是发声的不间断性。 为了实现连奏,就必须在力度的转移上圆滑一些,尽量减少小指与键盘的距离。 指尖贴近键盘,随着音的需要向左或向右滑行,利用滑行的动作,在前面弹的手指还未完全 离开琴键时,就接触下一个琴键。 钢琴是由音槌击打琴弦发音的,由于这种构造特点的限制,要想发出像弦乐那 样连贯的音,就得改变触键方法,用感觉到 控制音与音之间的连贯,常用的方法有两种。 将手的重心从一个手指移到 另一个手指,运用力量转移 使音与音之间连贯起来。连奏的一 组音符,开始弹第一个音时要用“落下去”的动作,到最后一个音弹完后, 则用“ 提起来”的动作 结束,第一个音符 落下去后手指要 站住 ,然后将力量转移到 另一个手指上,在其触键的同时,第一个手指要离键。 运用腕关节 调整手指的力量,将力 从一个音转移到 另一个音上,造成连贯的效果 ,并使旋律 具有力度上的曲线。 腕、肘、肩关节要灵活并柔和 地摆动,必要时对手 掌施加一些压力,以增加音的力度。 同音连贯 ①同音同指连贯。 是指在一个音上用一个手指进行多次连贯的弹奏。 要求用力均匀,声音连贯柔和。 练习方法:手指尖快速下键,不要抬指过高,尽量缩小前一个音与后一个音的音缝,手腕放松,做到手腕带动,手指主动,掌骨节打开,保持手型。 ②同音不同指连贯。 是指在一个音上用不同的手指进行多次连贯的弹奏,同样要求用力均匀,声音连贯柔和。 练习方法:由五指向拇指方向进行弹奏 (指法为 5、4、3、2、1),手指尖快速下键,不 要抬指过高,衔接应紧密无间。 手指弹完后依次向外打开,切不可向手心方向勾回。 同样做到手腕带动,手指主动,掌关节打开。 拇指练习 拇指参与的换指,一般说有三种形式:穿指,跨指,轮指。 穿指。是依靠拇指起主动作用。 在换指前,首先心理上要有所准备,动作要提前,在前一个音下键的同时,拇指就贴近键面从手掌下穿过。 弹奏的力量应来自手指本身,其他部位要与之配合,但不要用力。 在拇指触键的同时,其他手指迅速恢复呈自然状态的基本手型。 应注意换指与下键的同步性。 跨指。是拇指起到配合作用。 在拇指触键的同时,手掌用力以拇指为轴,转换指的手指迅速贴着键面从拇指上方跨过, 2、3、4、5 指保持自然弯曲贴近键面。 当跨指的手指触键的同时,拇指自然回复原位。 应注意换指与下键动作的同步性。 轮指。拇指起承前启后的作用。 主要注意两点:一是力度保持均匀,二是触键点要固定。 另外要特别注意音的颗粒性及点状的触键感觉。 手腕训练 在钢琴演奏中,手腕是大臂向指尖输送力量的必经之路,因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。它的动作正确与否,直接影响着钢琴在弹奏时的音色。 完全松弛的手腕会变得软弱无力,而过分僵硬又会造成琴音粗糙、尖锐刺耳。 因此手腕应该是柔韧而富有弹性 的,它既能支撑住强力度的演奏,又能对力的 传送起到 缓冲作用。 手腕作为力量传送的纽带有多种方式,主要为快速传送和压迫式的缓慢传送。 快速传送就是运用腕关节的弹性, 把手臂的力量及全身的力量在一瞬间传送到指尖至 键底,以获得富有弹性的、具有威慑力的音响效果。 缓慢压迫式的传送是指手腕保持 平衡、柔和的状态,均匀地把手臂的力量传送到指尖,以避免力度带来的强音头,并将很柔和地推出来,给人以安静、肃穆的音乐感觉,还应注意将处于旋律位置的音 透出来。 手腕圆圈式转动,是综合手腕的横向与纵向运动的特点而成,它给人一种缠绵不 断的音响效果,常用于四个音一组或六个音一组的音型中。 这种音型常出现在乐曲的某个段落中,或用来作为音乐的背景式音响效果。 要想使手腕收放自如、灵活多变,在演奏中起到良好的作用,应练习以下几种方法: 左右运动。各种音阶、琶音练习,注意大拇指换指时用手腕的适当动作进行调整。 按住大指,均匀将其他四个手指中的任何一根弹奏大拇指左、右两边从二度到五 度的音。将大拇指作为轴心配合其他手指,弹奏大拇指左、右两边二度到五度的音。 用 大拇指上行或下行,在 2 指、3 指、4 指之后转弯,配合适当的手腕动作。 用大拇指与 4 指或 5 指,在大
2、成为VIP后,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。下载后,不支持退款、换文档。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。
3、成为VIP后,您将拥有八大权益,权益包括:VIP文档下载权益、阅读免打扰、文档格式转换、高级专利检索、专属身份标志、高级客服、多端互通、版权登记。
4、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每下载1次,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、类型等,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、流量扶持。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。上传文档
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,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,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(可下载、阅读),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,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。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,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) ,上传者